[切换地区]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一|期末考试|黑龙江|2017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一|期末考试|黑龙江|2017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一|期末考试|黑龙江|2017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一|期末考试|黑龙江|2017年')}}上传日期:2017-08-23题数:13
浏览次数:662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1学币
题号:3530979 题型: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7-04-07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我国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大量流失,而匠人身上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也渐被世人甚至是工匠遗忘。
B.不论从专业程度、品质规模还是关注范围来看,视频网站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在短期之内都不可与卫士播出的影视剧、综艺节目相提并论。
C.为防止扬尘污染,环保局要求工地对建筑垃圾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并要求所有未采取湿法作业的拆迁工地全部停止施工处罚。
D.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531241 题型: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4-06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华文明的发展  ①  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  ②  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   ③  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  ④  是历史的见证,  ⑤  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  ⑥   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A
固然
/
可能
大多
还是

B
不仅
/
就是
常常
总是

C
尽管
不管
如果
常常
/
而且
D

无论
   /
往往


 
A. A    B. B    C. C    D. D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531243 题型: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4-06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做人一样,李天来对待试验同样谨小慎微。他说:“试验处理获得的数据是要用来指导生产的,不能有‘差不多’等情况出现。”
②我国反导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与美国的反导技术相提并论。未来我国的反导系统将部署于国内,用于担负本土防御任务。
③当前,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方兴未艾,其应用涉及许多前沿领域,如IBM的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正在尝试复制人类意识。
④豪斯德尔集成墙板,以其对市场独到的见解和对欧洲家居装饰市场的潮流把握,将环保、时尚、实用集于一种产品之上,投资者趋之若骛。
⑤“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面前,分分秒秒都生死攸关。救人性命是人的本能,但人们又常常会束手待毙。
⑥美术设计是仁者见仁的事,不可能强求同一标准。美学本身没有同一标准,浙江大学对校门设计的不同意见不妨择其善者而从之。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⑥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837681 题型:其他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7-08-23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翻译课内文言语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83768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8-23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报:答复,回复
B.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呈献,进献
C.独畏廉将军哉        独:唯独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83768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8-23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播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如《张衡传》:“观太学”。
B.丈人,是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丈”也是对年长者的敬称,如《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便是如此。
C.《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春秋,这里指人的年纪,与“春秋鼎盛”,“富于春秋”,“虚度春秋”中的“春秋”同。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531362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4-04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学大师许倬云
许倬云1928年出生于无锡大族,出生时手脚弯曲,一直不能动。直到七岁才能坐在椅子上,长大后肌肉不发达,终生借助双拐行走。小时候,许倬云没法上学,只能在家自修。时任厦门海关监督的许风藻,人文学术素养很高,经常给儿子随机指点:给他讲数学、讲历史、讲语文,教他有关战争史、政治学与外交学等。许倬云起初爱看武侠小说,许风藻说:“你别老看武侠小说,好好看看《史记》。”于是许倬云从十来岁开始读《史记》《左传》,读了许多古书。
1934年,许倬云随父亲移居沙市荆关监督公署。抗战开始后。因沙市地处要冲,逃难的人经此转往四川,川军也经此开赴前线。在沙市家门口的下马石旁,眼看见一队队川军开往台儿庄,有许多士兵还是小孩子,只有七八岁的许倬云,因毋亲一句话,“这些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一夜之间长大。当时许倬云父亲负责供应军粮民食,许家人也枕经常随着军队转移,或者随着难民逃难。很多时候,许倬云被摆在一个土墩、石磨、板凳上,作为一个旁观者。满目所见,尽是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生离死别,知道了什么叫饥俄,什么叫恐俱。也因此。许倬云看到了中国最深入内地的农村,看见最没有被外面触及的原始原貌。七十年后回顾起这段往事,许倬云还是忍不住伤心流泪。
1949年,许倬云随家人迁台,考入台大外文系。因为中文和历史考得好.在傅斯年的建议下转入历史系一直读到硕士毕业。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间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再加上当时上课常常是一个人一班,等于几个名师一起训练许倬云。这在以后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条件。许倬云终生感激这些不同风格的老师,每个人都给他一些东西,他没有走任何老师的路,而是自己走出一条路,这条路受每位老师很大的影响。
1957年,时任“中研院”考古所助理研究负的许倬云,获得纽约华侨徐铭信提供的1500美元奖学金,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在芝大的五年,许倬云在学术上突飞猛进,除了历史以外,他还接受了社会学、宗教学以及计量统计学方面的训练,也熏染了芝大“眼光宏阔”的学风、大问题意识,这些影响了他一生的治学方向。不过,何炳棣在回忆录中,对芝大这种学风颇有微词——只做“世界第一流的学问”。2010年“中研院”为许先生庆寿,院士杜正胜如是评价:“许先生最大的影响不在于上古史,而在于所引入的那种关注杜会经济领域的研究视角。”
在两岸三地,许伴云影响更大的可能是大众史学的写作。近二十年来,他陆续山版了《万古江河》《从历史看管理》以及新近出版的“许倬云说历史”系列四册等几十种,有的是精心撰著而成,有的则是根据在企业、高校讲座的课件整理而成,都有着一以贯之的内在理念一—关注与当下、与中国相关的大问题。或许,这种文字背后的问题意识和情怀,也是许先生的书收到白领、商人、学生等阶层喜爱的原因。
(摘编自云君《许倬云:旁观者的深思》、冯俊文《许倬云:一位历史学家的奥德赛》等)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A.许倬云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正常读书学习,所以他一直在家自修,直到考人台大外文系,他才开始了正式的学校学习生活。
B.许倬云师从众多大家,但又不盲从,而是自己走出一条路,这说明学术研究中,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C.许倬云从事历史研究,特别强调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研究历史问题,在这一点上,他的贡献大于他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
D.许倬云不仅具有扎实的功底,旁观者的观察能力,而且学术视野广阔,善于借助其他学科进行历史研究,因而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从父亲的教育中,许倬云领略到了历史的趣味;古书《史记》等是许倬云最初的历史营养,使他萌发了对历史的兴趣:这些都为他从事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B.抗战时期,许倬云深人内地农村的经历,使他后来对中国社会复杂性的认识,都远比常人深刻、真切,这种经历,直接决定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C.许倬云在台大求学时,得到了傅斯年的赏识,并在傅斯年的指引下作出正确的选择:从最初学习外文转到学习历史,自此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
D.留学美国是许倬云的人生转折,芝大“眼光宏阔”的学风、大问题意识确定了他治学的方向。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 从在家自修学习,再到台大上学、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许倬云都得到了众多老师的帮助和提携,整个学习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小题3】有人评价许倬云“时时心怀天下,悲悯苍生”,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837672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8-23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照通常的理解,前者属于“戏剧”,后者属于“诗”,我们的元曲研究也基本上是按此一分为二而进行的。但对关汉卿而言,他是否也有“戏剧”与“诗”的分别呢?如果有,它们的分别在何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套数则合一宫调中诸曲为一套,与杂剧一折略同。但杂剧以代言为事,而套数则以自叙为事,此其所以异也。”
实际上,杂剧与散曲(王国维所谓的“套数”)有时并不易分别。赵景深先生《元人杂剧钩沉》中收入的套曲,当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实际上还可以继续探讨的。同样的,《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宾白便与杂剧无异。杂剧与散曲的距离是否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遥远?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显然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断然将《元曲选》收入的明初贾仲明等所作六种杂剧排除于元曲之外,后来的研究者一般也依从王氏的区分,至于明代前期朱权、朱有燉继续进行的北杂剧创作,自然应归为“明杂剧”的研究范围。作为历史性研究,这样的区分无可厚非,但分割包片的研究有时却不利于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面对的元杂剧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元刊杂剧三十种》以及明万历年间的明抄、明刻本元人杂剧。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错讹、残缺甚多,并不能代表元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而朱有燉的杂剧现存明永乐、宣德年间的藩府原刻本,由于朱有燉作杂剧有意追求“金元风范”,所以他的现存剧作可能反映出一些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又如《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最初发现时,曾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半个世纪以来,除孙楷第、王季烈等先生曾作出一些考辨工作外,对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特别是其中的抄本杂剧,还缺少进一步的研究,而抄本杂剧可能反映了元杂剧表演形态等方面的问题。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贵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80年代以来,戏曲文物研究成为戏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华戏曲》杂志的同仁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山西新绛元墓戏雕的发现以及山西上党《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的发现,都是80年代元曲研究的大事。但是,戏曲文物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并没有在同期或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有的研究者习惯于沿着既有的逻辑思路奔驰,昧于纸上而不及地上。如元杂剧的表演体制、元杂剧的流布等问题,如果忽略戏曲文物的研究而径直作出结论,都是很危险的。
自近代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倍受青睐,元曲研究(主要是元杂剧)适逢其时。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有“人民性”的文学,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也得到高度评价。在雅与俗的取舍之间,元曲似乎总近于“俗”,所以与文人士大夫的雅词属两家。从学科建设看,也有理由分别归为曲学与词学。但元曲果真属于“俗文学”么?元曲乃宋金词之变,这是明清人比较一致的看法,今人多以为是无根之谈。在近人吴梅、王易等研究者那里,词、曲的研究也仍未分家。赵山林先生对金词、元曲关系演变的考察,或可开阔我们的视野。
元曲研究不能局限于元曲,仅仅凭借《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和《全元散曲》,外加上《录鬼簿》《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在过去不够,在今日更显局促。多一点纵横上下,很有必要。
(摘编自邹德艳《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般来说,“元曲”是由元杂剧和散曲两部分组成,按照文学作品的样式来说,元杂剧属于“戏剧”,散曲属于“诗”。
B.王国维认为散曲同—宫调中的各曲合为一个套数,大体相当于杂剧中的—折,但杂剧以代言为事,套数以自叙为事。
C.《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宾白便具有了杂剧的艺术特征,这说明元杂剧和散曲在艺术特征上并没有本质区别。
D.用两分法进行元曲研究,因一些研究材料在区分界限上的模糊,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障碍,不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折,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刊杂剧虽为元人杂剧,但因错讹、残缺甚多,反而不如明代朱有燉的杂剧因追求“金元风范”,而能真实地反映出元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
B.近代有的研究者在戏曲文物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这些成绩并未在同期或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元曲研究己经步入一个认识误区。
C.新中国成立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因为具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备受青睐,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而适逢其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D.明清对人们认为元曲是宋金之词的延续发展,而现代人多不认同这—观点,但从历史的角度多一些纵横上下,对予当今的元曲研究是很必要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收入元曲,排除了《元曲选》中明初贾仲明等所作六种杂剧,后来的研究者一般也依从这种区分,但这种研究方法有局限性。
B.《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被发现时,虽引起很大轰动,但并没有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原因在于它出自贵族之手,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C.无论是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还是元曲研究的分割包片,都不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见远去研究不能局限于元曲。
D.元曲“丰富的人民性”,因此收到高度评价:但至于元曲究竟属于“雅文学”还是“俗文学”,一直以来却没有形成定论。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837673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8-23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遇见
(俄罗斯)拉丽萨·普罗斯库林那
①地铁猛地停住了。
②她没来得及抓住扶手。如果不是被人扶住,她就摔倒了。她回过头,要感谢及时出手相助的人,但看到时,她心头一颤,感觉这张脸似曾相识。
③在拥挤的车厢里,他微笑着点头,她微笑着回应。她确定自己认错人了,再也不朝他那边看……到站后,她下了车,从容地四处张望一下,不再想刚才的事,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做什么,就回家了。
④每天都是如此。
⑤晚上,她在凉台的茶几上铺好桌布,把茶杯斟满,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听绿叶簌簌,听细雨潇潇,忘却了早已凉掉的茶。她自己也像杯中的茶一样失去了温度。
⑥今晚有些不同往常。她呷了一口茶,走进花园。暖湿的夜晚,久居花园的夜莺在动听地鸣唱,仿佛要把她从多年的噩梦中叫醒。
⑦她也曾经爱过,幸福过,后来他参军了,就如同所有十八九岁的男孩子。他写信,她回信。他经常来信,后来有一天,来信忽然中断了。她等待着,可是再也没有收到一封信,她鼓足勇气去了他家 。
⑧他妈妈如此解释:“他爱上别人了,很快就会有孩子……”
⑨回到家,她把自己锁在房间哭了很久,不理会家人的敲门声。
⑩很快,他的父母搬走了。她依然在盼他的来信,盼他来解释为何如此。她依然不能相信这种无情的背叛。重阅以往的信件,她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青梅竹马的恋人会移情别恋?
⑪她终究没有等到他的来信,但会永远记得他。在一年之内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她变得更加孤独。她刻苦学习,全身心投入事业。她觉得一切都还在前方,她肯定会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他,但是时光荏苒……
⑫清晨伴着屋顶的雨声到来。她想起今天是周六,无需出行。她走到台阶上,呼吸着花园里潮湿的新鲜空气,然后进屋做早餐。这个早晨,连花园里的鸟啼也有些不寻常,她忽然想歌唱,想变得更漂亮。久久被遗忘的喜悦感并没有变淡,反而使人不安。谜底很简单——她在想着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那个男人。她吃着早餐,一边怨恨着自己的过于木讷,不会与男人交往,一边合计着出去散散心。
⑬下雨了,轻风微拂着湿漉漉的树叶。今天她散步的时间比以往要长。她贪婪地呼吸着混合杂草清香的空气,思考着自己的生活。当然,许多事情都不如人意,但是应该承认,生活并没有抛弃她。她四处旅行,也并不缺乏异性的关注,但终究未能成家。后来就仅仅是活着,不再幻想,不再等待奇迹,不再期望幸福来敲门。
⑭散步归来,门前站着一对年轻男女。他们想在夏天租用她的别墅。她觉得男子的样子非常熟悉,像是来自她遥远的年轻时代——他现在就站在这里,看着她。简单的问候之后,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他父亲的名字。听到答案之后,她跌坐在了门旁的长椅上——腿软了。
⑮她一反常态,生硬地答复他们:“不租。”但随即补充了一句:“谁让你们来的?”问题一出口,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礼,又问到:“就你们俩吗?有孩子吗?”感受到了她的敌意,年轻男子有些局促,但还是礼貌地回答:“有个儿子,才一岁半。还有我父亲——他是个残疾人。”“残疾人。他怎么了?”年轻人有些激动地说:“阿富汗战争……在坎大哈负伤了,弹片留在身体里。医生不敢动手术。” “那你母亲在哪?”“去世很久了。”
⑯她不说话了,年轻男子还在讲述:父母在战场相识,母亲为了救父亲而踩中地雷,炸断了脚骨。风不停地撩弄纷乱的枝叶,年轻人的话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按照父亲的意愿,当年他们就结婚了,而母亲已经完全绝望。她不适合生育,却坚持生下我,不久就去世了。”“你父亲后来再婚了吗?”“没有。我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而他经常住院。听说父亲有过未婚妻,父亲非常爱她。她以前住在这一带。”她艰难地忍住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几乎哽咽着问道:“你爷爷奶奶还好吗?”年轻男子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如果他们还活着,我们也没有必要找个临时住所了。”
⑰她的心里对眼前这个孤苦伶仃的年轻男子陡然生出些许柔情。她故意不看他,严肃地说:“我可以把厢房租给你们,就在花园另一头,过去看看合不合适。”年轻男子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的转机,甚至因为终于找到住处而高兴得脸色微红:“谢谢您!不然我们还要继续奔波。我们这就把父亲和儿子叫过来。”
⑱这时她才发现,离大门十米远的地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她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了。她大声招呼他们:“喂,别站在那儿了。过来看看房子吧。”他们走过来了,老人一瘸一拐地领着小孩。
⑲小孩仰脸看着她,伸出手,奶声奶气地喊道:“奶奶,奶奶……”我还没当过母亲,就直接成了奶奶——她如此想着,抓住了孩子的手。她抬起头,透过满眼的泪水,看到了很久以前抛弃她的人。
⑳谁是她孤独的源泉?谁让她铭记一生,爱恋一生?!她看着他,认出了他就是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人。
【小题1】下列时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7-11段运用补叙的手法。补充交待“她”的感情经历,也制造了悬念,“他”感情变故的原因不明,使得女主人公始终生活在孤独痛苦之中。
B.“遇见”主要是“她”与“他”:周五在地铁上的“遇见”,周六租房过程中“遇见”;其次是“他”在国外战争中与好心的姑娘的“遇见”。
C.以“遇见”为标题,表达的是作者对“她”的赞美,也有对“他”能与救了自己却伤残的好心姑娘结婚的赞美,展现了所负起的责任与道义。
D.小说的情节可谓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她”在地铁上遇到似曾相识的“他”,回到家后陷入对往事的追忆,“像是来自她遥远的年轻时代的论门来租房……小说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牵动着读者的神经。
【小题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晚年“她"的生活就像杯中的凉茶一样,没有了温度,“她”对当年的爱情没有了渴望,没有了对后来的奇迹与幸福的期盼,剩下的就只有活着。
B.小说中出现了几处简洁的环境描写,这几处景物描写都是衬托“她"因生活的不幸而产生了忧郁的情绪。
C.小说中“她”吃早餐、散步时的心理描写,交代了“她"在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之后,变得不会与男人交往,所以在多年的生活中四处旅行,“她”始终没能成家。
D.小说中对“他”的出场只进寥寥几笔,但是通过侧面描写可见“他”、不是因为移情别恋而中断与“她”的感情,而还可见到“他”的善良。
E. 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周五和周六两个时间段集中展开,又在髙潮中首尾,短小精悍,“她”的形象刻画得鲜明,而“他”的形象模糊。
【小题3】请结合情疔简要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905053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6-08-09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 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翼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 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
A.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B.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毎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C.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D.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李诣集请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旧时中国人在本名之外所起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国学,中国历史上的“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现在一般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D.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在任儒学教授时虽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贵,却很注重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博士时,有个刘生因喝醉酒而有失礼行为,他坚决主张削除他的学籍。
B.虞集认为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个人之见所能详尽的,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 取,不能先有成见,否则,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也由此而生。
C.虞集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占今政治得失时,允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D.虞集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没有才华,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588348 题型:诗歌鉴赏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5-02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惯。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意,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感,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E. 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小题2】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837677 题型:默写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8-23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的名句是:“                    ”。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3)在《永遇·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贏得仓皇北顾”。
(4)《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837684 题型:材料作文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7-08-23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敉百姓。”
(2)秦始皇大兴土木,筑万里长城。
(3)西汉汉武帝到彻时期,创建丝绸之路,一直延伸到罗马帝国。
(4)清政府为了对付台湾郑成功父子的抗清势力,严禁沿海人民下海。
(5)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題,写了《拿来主义》。
(6)2017年5月14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