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三年级|同步测试|全国|2015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三年级|同步测试|全国|2015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三年级|同步测试|全国|2015年')}}
试卷年份:{{getYear('三年级|同步测试|全国|2015年')}}上传日期:2015-02-10题数:10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题号:2527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下列句子都是比喻句吗?请在比喻句后边画上√。
(1)乐山大佛显得很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
(2)小丽长得 很像她妈妈。( )
(3)瀑布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
(4)小明大汗淋漓,像刚洗过澡一样。( )
(5)小红不像平时那样开心。( )
(6)鄱阳湖在它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像一面大镜子。( )
题号:2527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分水果。
(1)
音
乐( ) 快
乐( )
乐曲( )
乐山( )
(2)
佛祖( ) 大
佛( )
仿
佛( )
佛法( )
(3)
一
行( )
行人( )
举
行( ) 银
行( )
(4)
露水( )
露台( )
露头( )
露出( )
题号:25271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课外连线。
雄伟的地下军队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率(shuài)领大军统一中国以后,他命令工匠们在陕西省骊山为自己修筑一座陵(líng)墓,用了整整36年时间。陵墓周围,有许多用陶土烧制的步兵、骑兵、战车,叫“兵马俑(yǒng)”。
两千年过去了,秦始皇陵在哪儿?威武的“兵马俑”在哪儿?始终是一个谜。
1974年春天,骊山脚下西场村的农民打了一眼井。可是奇怪得很,井水第二天就干了。一位农民系着绳子下井察看,发现井壁上贴着一位披甲戴盔(kuī)的“武士”。原来,这正是在地下埋藏了两年多年的“兵马俑”啊!人们经过探测挖掘(jué),先后挖出了近八千个“兵马俑”,于是就地盖起一座大厅。这就是今天的“兵马俑”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只见整齐的“兵马俑”方阵,像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每个“兵马俑”重六百多斤,都是空心的,用手一敲,发出“当当”的响声。那一队队战马,耳朵竖立着,尾巴编成了小辫子,高大健壮,千姿百态。许多外国朋友看了“兵马俑”,都惊叹不已。他们说:“我们看到了世界第八奇迹!”
(1)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量词。
(2)找找近义词朋友。
(3)短文内容你理解了吗?
①“兵马俑”建于
,是
为自己修筑的一座陵墓。
②“兵马俑”是
年春天,被
省
发现的。
③挖掘出的“兵马俑”一共有
个,每个重
斤。
题号:25270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除了乐山大佛,我国还有很多驰名中外的古迹,你能说出几个吗?
题号:25272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课文内容我最熟。
(1)乐山大佛“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这个句子用了很多 ,具体写出了乐山大佛的 。
(2)作者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请谈谈你的理解。
题号:25274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题号:25276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题号:25269
题型:信息匹配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我的采蜜本。
仔仔细细地看——观察
上上下下地看——打量
从高处向下看——俯视
从低处向上看——仰视
从近处向远看——眺望
题号:25275
题型:连线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好朋友,手拉手。
波涛 呼叫
江风 冲刷
江水 咆哮
雨水 汹涌
题号:25278
题型:连线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2-10
来源:2015年西师大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2乐山大佛练习卷
【题文】读一读,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