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地区]

【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二|期末考试|黑龙江|2016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二|期末考试|黑龙江|2016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二|期末考试|黑龙江|2016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二|期末考试|黑龙江|2016年')}}上传日期:2016-08-26题数:10
浏览次数:613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1学币
题号:189971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对于诗歌以外的别的文体,“泡”这道“工序”并不是     的,因为它们可以通过详尽的文字尽可能把内容讲清楚。
(2)每年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     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3)他非常用心地写生,     刮起沙尘暴也仍不理会。
(4)     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A.必须  漫游 以致 由于
B.必需  周游  以至  鉴于
C.必需  周游  以致  鉴于
D.必须  漫游  以至  由于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18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韩国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在朱清时看来,落后的机制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C.李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因发热患者增多,安徽省省立儿童医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19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时势造就英雄,每个纷乱的历史时代总会产生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②“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一是因为智者志存高远,心想大事,不屑于拾人牙慧;二是因为智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知道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无须听信那些蜚短流长。
③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手放声高歌,虽然天寒地坼,风雪交加,却依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青春的火焰。
④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⑤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问世以来,就以其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⑥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A.②④⑤B.③④⑥
C.①②⑤D.②③⑥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20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叶企孙: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
叶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1911年初,清政府将原来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同年2月招生,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成为其第一批学生。
叶企孙入学后不久,就在日记中写道:“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清华五年间,叶企孙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想。1915年7月31日,他在给清华同学刘树墉的一封信中提出“清华科学会章程”。章程内容包括研究种类: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会员守则: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求实学、切实做事。
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P.W.Bridgman,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哈佛大学教授W.杜安主持一项重要物理实验——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位学者参加。当年3月开始实验,短短几个月,他们就用X射线方法测定h,研究结果在1921年上半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和美国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并沿用了十多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1935年所著书中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
在布里奇曼的指导下,叶企孙投入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布里奇曼在其《高压物理学》一书中对叶企孙的这一工作给予详尽介绍和高度评价。叶企孙从事的这项实验工作,为他日后回国开创我国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25年8月,叶企孙应聘清华大学大学物理科副教授。物理系成立之初,由梅贻琦任系主任,学生有王淦昌、周同庆、施士元和钟间。随后,梅贻琦接任清华教务长,物理系主任一职便由已升为正教授的叶企孙担任。从此,叶企孙就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他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清华大学成立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经教授会选举、校长聘任,叶企孙任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
从1925年到清华后,叶企孙一直住在原为外国教授住宅的清华北园7号。他的侄子叶铭汉回忆说:“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平房……实际上,叔父只用一半的房子,另外空出的两间房成为临时招待所,钱学森回国探亲在清华参观时,就在叔父那里住了一个礼拜,钱三强1948年在清华教书时,因家在城里,周一至周五也住在叔父家里,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1927年,陈岱孙回清华任教,也应叶企孙之邀,住北园7号,两人均是单身,同住时间长达5年。
叶企孙单身,有一位工友照顾他的生活。这位工友会做饭,好几个单身教授或家不在北京的教授就在那里吃饭。教授们借吃饭之机商议校政,图谋教育改革,逐步形成了一个“少壮派”教授核心改革派力量,清华校史称之为“北园7号饭团”,后来,施嘉炀、萨本栋、金岳霖、叶公超等也加入“饭团”。
叶企孙1929年出任清华理学院院长时,在校刊上发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文指出:“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合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今天,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招生介绍中写道:“1929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
相关链接:
① 统计显示,从1929年到1938年的十年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69人,研究生1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后来成为中国许多领域的开创者,其中6人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勋章,21人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摘自中国改革网)
②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叶企孙利用自己主持招送公费留学生之机遇,在1933 年第一届招考学生名额中特设飞机制造专业,招 3名学生:钱学森,后成为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世界一流专家;沈元,后来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1934年,叶企孙指引当时清华物理系学生赵九章转入高空气象学领域,赵九章也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摘自刘宜庆《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  )
A.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叶企孙与同学刘树墉商订“清华科学会章程”,其中提到的研究种类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地文、应用工业和科学史等。
B.在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和W.杜安教授的指导下,叶企孙致力于压力对铁磁性物质磁导率影响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
C.叶企孙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D.叶企孙认为,中国不适合研究科学的论调是没有依据的,通过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用不了五十年就能搞好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
E.叶企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甘当铺路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他的学识德行值得世人永远景仰。
【小题2】叶企孙具备成为优秀科学家的基本条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小题3】叶企孙能创造“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4】 有人说,叶企孙没能成为知名科学家,这是个遗憾;也有人说,叶企孙成为著名教育家,这是他的幸运。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25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题。
儒学与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
自汉代开始,儒学逐步被奉为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导思想。儒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被教化的。推广到治国理念上,认为应当“为政以德”,实行“仁政”“礼治”等。在民族政策上,儒家更是发展了一套以文化而非血缘来区分夷狄与华夏的“夷夏观”,这极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多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先后出现过很多不同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魏、辽、西夏、金等,是由原本主要以游牧、渔猎等方式为生的民族所建立。这些政权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在战争冲突和贸易往来中不断学习、吸收中原王朝的文物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成果,使得本民族在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文学艺术等方面飞速发展,迅速缩小了自身与农耕民族的差距。这种现象与该民族政权在治国理念上对儒学的认同与运用是分不开的。
辽、西夏和金都崛起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辽、金治下还包括大片中原土地和大量汉族人口。要维护这样一个社会的稳定,首要问题就是确立国家的正统思想。神册三年,辽太祖根据臣下“孔子大圣,万世所尊”的建议,决定“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并且于次年亲自“谒孔子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还在上京建国子监,在府、州、县设学校,传授儒家学说;金朝在尊孔崇儒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会十五年“立孔子庙于上京”,并于皇统元年亲临祭祀,“北面再拜”,将儒学确立为正统的治国思想。世宗、章宗时期更是突出,他们大修孔庙、提倡儒学,尤其推崇《尚书》《孟子》等经典。西夏的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同样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孔子被尊为“文宣帝”,可见儒学在西夏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高,经过几任皇帝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时崇儒之风盛况空前。
而辽、夏、金三朝中,又以金朝的文化成就最高。尽管三朝都奉儒家思想为正统,都大量引入、翻译和提倡儒家经典,却又不尽相同。在治国策略上,辽代实行的是双轨制——以南面官制汉人,以北面官制契丹人;而金朝实行的是较为全面的汉化策略,因而更为深入。在西夏方面,由于国力相对弱小,并未像辽、金那样侵占大量中原土地。由于意识形态和民族利益的冲突,西夏建国后,始终存在着蕃学、蕃礼与汉学、汉礼之争。西夏部分君主“思以胡礼蕃书抗衡中国,特建蕃学”。尽管蕃学胡礼的内容依然脱离不了汉文化,却也导致其时儒学的真正影响力并不如在辽、金两朝大。
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为政以德”,非常注重教化的作用。正所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必须是深谙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者。换言之,任用大量儒家知识分子是实行儒家治国理念的前提和保证。在立国前后忙于征战的阶段,辽、夏、金所任用的儒学人才是通过扣留使者、招降纳叛、主动投靠等方式获得的。为满足对儒学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政权稳固之后,金朝也只有仿效中原王朝推行科举制度了。《金史》记载:到了“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儒家知识分子在金朝社会的繁荣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辽朝和西夏也都实行了科举制度。
(摘自《新华文摘》半月刊2016年3月5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汉代开始,儒学逐步被奉为正统思想,对民族政策影响很大,儒家发展出了以文化来区分夷狄和华夏的理念,这有利于促进多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B.很多北方民族政权在治国理念上对儒学的认同与运用,使得本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飞速发展,从而缩小了与农耕民族的差距。
C.金朝在实施尊孔崇儒上超过辽和西夏,皇统元年就将儒学确立为正统的治国思想,而金世宗、章宗时期尤为突出,他们极力推崇儒学经典。
D.西夏部分君主提倡蕃学胡礼,以此来抗衡儒学汉文化的影响,西夏建国后也始终存在蕃汉之争,在文化成就上自然也比不上辽、金两朝。
【小题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很多北方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期间战争冲突不少,但在不断的冲突与交流中,北方民族也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制度、理念、文化。
B.辽、金都十分推崇儒家学说,统治者们建立孔庙,亲临祭祀、拜谒孔子,可见儒学已确立为这两朝的正统的治国思想。
C.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深入北方民族政权,金、辽、夏三朝的为政者都能尊崇儒家伦理道德且身体力行,任用大量儒学人才,为治国提供保障。
D.辽、夏、金非常重视汉儒,为满足对儒学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三朝往往通过扣留使者、招降纳叛、主动投靠的方式来获得汉儒,后期都改为实行科举制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实证明,儒家的治国理念和民族政策的确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对缩小北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差距有利。
B.一些北方民族政权治下包括大片中原土地和大量汉族人口,为维护社会稳定,关键是把儒学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C.文章引用《金史》的内容,旨在说明金朝注重教化百姓,越来越多的汉儒士人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承担了重要的管理职位。
D.尽管辽、金、夏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金朝国力较强,所以汉化策略更为深入,推行儒学也更为有力,故而金朝的文化成就最高。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23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则及祸                  疾:急速,赶快。
B.将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尽力。
C.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        壁:设营驻守。
D.诸将皆慑服                  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词“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尊号。
B.“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B.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C.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D.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B.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C.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
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2)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22 题型:诗歌鉴赏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小题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小题2】全诗以“何处捣寒衣”作为结句,请简要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21 题型:默写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两句是:“                         。”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3)《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1899716 题型:作文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6-08-26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一次以“诗词影响生活”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各抒己见。
甲同学:不管当下的学习如何枯燥,我们都要学会读诗诵词,因为生活还有诗歌和远方。
乙同学:网上有人说“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歌和远方”,生活不需要凌空蹈步的文艺调调,生活需要脚踏实地。
丙同学:诗词是诗人人生经历、精神世界的展示。人生只有一辈子,但通过读诗诵词我们可以活几辈子。
丁同学:通过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各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世生活。
……
请你就诗词对生活的影响表明你的态度,阐释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