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地区]

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二|期中考试|广东|2010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二|期中考试|广东|2010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二|期中考试|广东|2010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二|期中考试|广东|2010年')}}上传日期:2010-12-20题数:13
浏览次数:245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免费
题号:2606770 题型:其他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名句默写。(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3)               ,不可胜记                 
(4)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0677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正适合出外踏青。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出其不意,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D.这次错误虽然不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我们就会犯更大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7131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踉跄/走廊谚语/笑靥模样/楷模
B.溯源/夙愿炽热/整饬蹊跷/骁勇
C.商贾/假冒悲怆/创伤觊觎/瑜伽
D.荟萃/猝然咽喉/哽咽俊秀/隽秀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713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运会之后,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国际化与世界融合,未来之路将是一条充满无尽想象空间的繁华路径。
B.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C.从长远看,取消文理分科是必要的,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因为取消后,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D.在大厅的“神七”航天展品前,参加芜湖科博会的与会嘉宾,认真聆听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关于航天服知识的介绍。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713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为下面语段画线处选填一个连贯、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___                  _____。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强的气质。书能使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
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
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
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06688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任选一组作答。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话说知音
林  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的天涯,扶摇真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 。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少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主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小题1】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4分)
答:                                                                        
【小题2】知音的似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6分)
答:(1)                                                                     
(2)                                                                    
【小题3】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答: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06769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中国音乐里音色表现的一个内涵即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观。音色的表达是在音色里就完成的,不需假借任何外在的旋律、曲式、结构的发展。音色里的实音、虚音、合音,就有层次。如《思春》,由一个音的五种音色变化就可以带出心有戚戚,但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倾吐出来的心情变化。一个“音”在这里事实上就具足了一切。
就中国音乐“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我们做几点简单介绍。任何音乐系统都有它喜欢的音色。中国音色虽然比较多元,但还是有它基础音色的存在。这基础音色跟桐木音色有关。中国人在音乐上比较不讲究共鸣,它要的是材质本身的音色。而梧桐软硬适中,较能传达出很淳厚中和的感觉,而在这点基础上再做变化。   
中国音乐重视音的本质,以《阳春》为例,它所以有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就因琵琶“多骨少肉”的音色,这首曲子不能拿到吉它上弹。也许当吉它弹出第二十个音时,它第一个音的共鸣恐怕还在那里。所以吉它很适合伴奏,而琵琶只能做主体的、独奏的表现。中国的乐器都有这个特色,它的音色虽然站在梧桐木的基础上面,但个性很清楚,颗粒很清楚地直接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中国乐曲的音色是非常个性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音色还常体现一个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来。过去琴人讲,散音不动,像地;泛音空灵,像天;按音是人来变化它的,代表人。一个好的乐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间得到协调。所有的古琴曲,一开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后的结束一定是泛音,为什么,因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乐来自天地。最后好的音乐,要回归于天。这里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殊的创作观。
“音即一切”还涉及到中国音乐对下指落弦的功力讲究。中国音乐,讲软弦对软弓。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乐器,弓拿起来,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缠三匝。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我们听20岁的《塞上曲》,中年的《塞上曲》,老年的《塞上曲》,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乐谱是没有办法表现音色的。所以从谱子认知一个中国作品,可能那个原点就缺了。而这样一个原点缺失,就会导致中国音乐里可能最重要的一块就从根柢流失了。
(节选自《文汇报》林谷芳《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音乐里的音色表达,与旋律、曲式、结构无关。
B.中国的乐器都是悟桐木制成的,是因为中国音乐音色的需要。
C.中国人独特创作观是要体现乐曲在天地人之间的协调。
D.中国乐曲是不能从谱子去认知的,乐谱难以表现中国音色。
【小题2】下列对乐器与中国音色关系的表述,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吉他等西洋乐器不太适合演奏中国乐曲,因为吉他只适合伴奏。
B.琵琶“多骨少肉”的构造,可以产生“大珠水珠落玉盘”的音色效果。
C.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是软弓,目的是为了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D.因为桐木木质中和,表达音色比较单纯,符合中国人讲究材质本身音色的需要。
【小题3】总结“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所具有的特点:4分
答:                                                        
【小题4】文段中作者列举了三首中国乐曲,谈谈作者借这三首乐典分别说明了中国音乐音色的哪个特点:(对每一首乐曲的说明不超过25个字)6分
《思春》:                                                                
《阳春》:                                                                
《塞上曲》: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7134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而已,能具体说明吗?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不欣赏“少儿读经”之类的笼统做法、提法,它很难与当年袁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先生当年取消读经。在我看来,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 我说“不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人各有自由,他可以去尝试。
   ②记者:蒋庆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您怎么看?
   李:公德私德之分并不是我提出的,梁启超早就提出了。……
   儒家经典中的许多道德是与当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产生在已有严格等级的氏族社会中,发展在专制政治体制的传统社会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我是主张读点中国古书的。特别是《诗经》、《论语》等等,不然,我费时费劲去写一大本《论语今读》干什么?
   但是,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您认为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开出现代的“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文化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
   李:当然坚持西体中用,我反对认为文明并无进步落后之分、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同的文化相对主义。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您是否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功用?
   李:我不认同。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吗?
   ⑥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是非常推重鲁迅的。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抑鲁(迅)”思潮比较流行,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李:今天我仍然喜欢鲁迅。鲁迅是文学家,他给我以情感力量。
   ⑦记者:情感力量?您是说您现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么,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呢?
   李:我曾说过,鲁迅只是大文学家。……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例如他对京剧、对中医、对大众语、对汉字拉丁化的主张,对某些人(不是所有人)的尖锐嘲讽等等。他常常失之偏颇、片面,并非以理服人。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对旧事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非常警惕,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鲁迅是文学家,不能以有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
   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⑧记者:最后,先生能否对中国目前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整体现状再下一个简短的判语——和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
李: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人)星]高照,何处人文”?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里去找人文?这是我愿意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我以为不必担忧……
【小题1】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概括“李泽厚先生对‘鲁迅’的评价”一部分内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⑥⑦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李泽厚先生的回答有什么风格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067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文言文阅读(下列各题,共22分)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綈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狱:监狱
B.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论:定罪
C.为政当知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察:明晓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素:朴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方兵后,遍地榛莽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招民垦田,贷以牛种
宁许以负秦曲
D.履谦过而不改
拔剑撞而破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正面表现于成龙“廉”和“能”的一组是(    )(3分)
A.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居数月,政化大行
B.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C.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D.惟笥中綈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城民风犷悍且刚经历战争,于成龙任知县后,重建制度,整顿治安,发展生产,兴办教育,这些措施使罗城秩序井然。
B.任四川合州知州期间借给百姓种子和耕牛,鼓励人民开荒种田,又经常微服暗访,为民请命避免了因为株连而产生的冤狱。
C.朝廷军队正在岳州攻打进犯湖南的吴三桂时,命令于成龙建造浮桥让军队渡河,浮桥刚修好,暴发的山洪冲毁了浮桥,于成龙竟然因此而被免官。
D.权贵们散布关于于成龙的流言,当权大臣明珠又与于成龙不和,在有人弹劾于成龙后,皇帝依然让他留任,表现了皇帝对于成龙的信任。
【小题5】断句:(4分)
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06771 题型:诗歌鉴赏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江亭夜月送别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1分)
(2)你认为诗中最能突出诗人别情的一个字是(   )字,请简述你的理由。(3分)
答: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中情与景的关系。(3分)
答: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7135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根据表格,回答问题。(6分)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认为学习最重要
关心学习成绩
有金钱和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
46.2%
74.1%
52.2%
70.7%
77.4%
中国
80.6%
93.4%
45.8%
45.8%
82.7%
(1)综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为陈述对象,得出一点结论(不要出现数字)。(4分)
答: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2分)
答: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7136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6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要说出坚持的理由。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7137 题型:作文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2-20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题文】作文(60分)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
请以 “那阵风悄悄吹过” 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