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地区]

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三|期中考试|广东|2010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三|期中考试|广东|2010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三|期中考试|广东|2010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三|期中考试|广东|2010年')}}上传日期:2010-11-03题数:13
浏览次数:332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免费
题号:2614621 题型:其他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1462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无可比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B.我们看过很多中国现在流行的选秀,比如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那是从美国、日本传过来的。
C.香港人向来都只是低调地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在困难时刻,香港人却自然会挺身而出。
D.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一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14624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倾心创作的《随想录》力透纸背,情透纸背,堪称一本伟大的书。
B.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C.近年来,“东突”恐怖势力通过暗杀、爆炸、投毒等手段,在甘肃进行恐怖活动,制造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D.那一年,在这座文化独特的城市街头,一连出现了三本特立独行的时尚杂志。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809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2-07-20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不管是      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要义在于     。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    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     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而是
B.修缮保存崭新不但/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而是
D.修造保管时新不但/而且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8095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证券蜷伏甲醛怙恶不悛B.酗酒畏葸和煦嘘寒问暖
C.画眉  附和  划艇  祸起萧墙D.鹧鸪咫尺蔗糖龇牙咧嘴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14618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塔利班为何频繁制造绑架事件?
余智骁 张海波
①阿富汗塔利班近日绑架并威胁处决23名韩国人质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今年3月以来,陆续有意大利记者、阿富汗医务人员、法国人和德国人遭塔利班武装绑架。经过谈判,这些人质大部分获释,但也有一些惨遭杀害或仍被塔利班扣押。塔利班为何频繁制造绑架事件?
②分析人士认为,塔利班频繁制造绑架事件,深刻反映了塔利班的现状。绝大部分绑架事件都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公路上,这说明塔利班在一些地区横行无阻,肆无忌惮。2001年美国通过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然而,经过几年休整,塔利班近期大有卷土重来之势。目前,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阿富汗政府军和驻阿外国军队只控制着一些中心城镇,相当多的农村地区被塔利班占据。就战斗力而言,塔利班与5万驻阿外国军队相比,差距很大。过去几年中,塔利班人员与外国士兵的死亡人数之比大致是20比1,两者实力悬殊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该组织才频繁采用绑架人质等极端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③ 采取绑架人质等极端行动,是想借此要求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但从实际情况看,他们曾绑架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的人质,但这些国家最终都没有从阿富汗撤军。在此次韩国人质危机中,韩国政府明确表示今年年底从阿富汗撤军是原定的计划,言下之意是撤军不是迫于塔利班的压力。塔利班采取绑架人质的行动,也是为了用人质交换塔利班囚犯。今年3月,塔利班绑架了一名意大利记者,在意大利政府的压力下,阿政府释放了5名塔利班重要囚犯,这名记者得以获释。由于这一做法受到美、英等西方国家的猛烈抨击,在后来的多次人质事件中,阿政府都拒绝释放塔利班囚犯。 同时塔利班在一些有关人质的谈判中,还会顺带讹诈大笔赎金。
④韩国政府于21日将阿富汗列为“禁止旅游对象国”,对违反禁令者处以最高一年的有期徒刑或高额罚金。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为营救人质付出了不少努力。
⑤19日塔利班绑架23名韩国人后,提出要求韩国政府立即撤出在阿境内的200名韩国士兵。韩国政府21日对此作出回应,表示韩国驻阿军队将按原定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撤出。
⑥塔利班21日晚又提出新条件,要求阿政府释放23名塔利班囚犯,并警告说如果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塔利班武装将处死所有23名韩国人质。韩国外交通商部第一次官赵重杓率领的人质事件处理小组22日紧急飞抵喀布尔,会见了阿总统卡尔扎伊及其他阿富汗官员,商讨营救对策。韩国驻阿富汗使馆的几名官员也已赶赴绑架事件发生地加兹尼省,与塔利班武装展开谈判。韩国政府还一再强调被绑架的韩国人质此前一直在为阿富汗当地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而没有从事传教活动。
⑦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1日专门打电话给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希望他能促成人质危机的和平解决,卡尔扎伊承诺全力以赴。
⑧ 在22日晚的期限到后,塔利班将期限推迟24小时。23日晚,塔利班表示,由于韩国政府及阿富汗政府仍在与塔利班积极谈判,处决人质的时间再次推迟24小时。
⑨阿富汗国防部发言人阿兹米将军22日说,阿安全部队和驻阿美军已包围加兹尼省塔利班扣押韩国人质的地点。塔利班发言人艾哈迈迪则警告说,韩国人质被关押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如果阿安全部队和驻阿美军强行营救,人质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但是,和平解决人质危机目前还面临一些障碍,例如是否满足塔利班提出的释放其被关押的23名囚犯的要求。
【小题1】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5分)
(1)开头一段,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2)文章的第五段到篇末报道的内容,能让读者获得哪些主要信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2】塔利班频繁制造绑架事件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从塔利班频繁制造绑架事件中,反映了塔利班怎样的现状?是强还是弱,抑或既强又弱?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14619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日熟悉并引以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了。
③我家后面的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青年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座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像中活着,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的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⑨我在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怀念是说不清的。
【小题1】作者说故乡消失了“我昔时熟悉并引以为骄傲的东西”,文中具体指哪些“东西”?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5分)
【小题2】第八段两处的“文化形态”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3】文章开篇写“我”“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结尾又再写“我在熟悉的故乡迷了路”,你怎么理解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14620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语文是盐
胡展奋
①近来颇听到一些批评当下语文教育模式的言论,这原本正常。但渐渐地,有人(特别是一些作家)对语文本身鄙薄不堪,甚而主张“干脆废掉语文课”,这,就不正常了。
②但凡作家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课的成绩大抵都很好,未名之时也往往以此为炫资,然而不知何故,一朝名扬天下后却又常常鄙薄起语文教育来,说什么当年的语文课怎么扼杀他们的灵性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
③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尚书》:“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④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生产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⑤是的,有的当下看起来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没有语文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⑥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油来使。
⑦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⑧语文是盐。在你立志成为什么“家”之前,还是要上上语文课的,因为人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作家,特别是当下一些所谓的“名家”。
⑨他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议论文一般是有感而发的,本文就是针对一些批评语文教育模式的言论而阐述己见的。
B.行文过程,作者在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某些错误言论进行驳斥,立论与驳论相辅相承。
C.“忘恩负义”与“过河拆桥”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D.“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要想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这当然要首推盐和梅了。强调了盐和梅在烹调中的重要作用。
E.“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强调了语文并不是文学,它有自己的学科特点。
【小题2】下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与“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B.文中采用“没有盐,人类的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与语文是“基础学科”作类比,说明盐在人类生活中的必要性。
C.第五段采用例证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D.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3】在文中“过河拆桥”是指谁?其表现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分)
【小题4】联系全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809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  
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咸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更始曰:“朕西决矣。”拜兴为谏议大夫。  
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谓嚣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②,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间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嚣竟不称王。   
嚣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之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曰:‘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侍御史杜林荐之曰:“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宜侍帷幄,典职机密。”乃征为太中大夫。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
(节选自《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注释】①王氏:王莽,这里指王莽暴政。②嚚:yin,奸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攻杀郡守,兴坐免坐:坐视
B.嚣矜己自饰矜:夸耀
C.常以为西伯复作作:发作
D.嚣病之而止病:患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拜兴为谏议大夫慎勿为妇死
C.嚣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D.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郑兴劝说隗嚣“不称王”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   ②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  
③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   ④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      
⑤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       ⑥无益于实,有损于名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郑兴喜好古文经学,他钻研《公羊春秋》,造诣高深,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人们说起《左氏传》时,大多采用他的说法。
B.郑兴有政治远见,在众将领都不愿迁都的情况下,指出先平定赤眉然后迁都是本末倒置,并劝说更始帝认清形势,安抚百姓,西进入关,稳定政权。
C.郑兴在赤眉军入关东面的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往西归附了隗嚣,隗嚣很虚心,以礼相请,而郑兴却认为屈就于他是耻辱的,就推说有病不起来。
D.郑兴善于引经据典,他巧妙地引用《春秋传》有关言论来指出隗嚣身边将领心怀异志,并引用孔子的话,批评隗嚣大量设置官职来提高自己地位的做法。
【小题5】断句与翻译。(9分)
(1)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3分)
②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3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14622 题型:诗歌鉴赏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14617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为号召学生阅读名著,某学生会将开展一次名著阅读讨论会,假如你将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过的名著,谈谈阅读名著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80字以上。(6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78094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2-07-20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下面是某学校对500名学生关于所喜爱的运动进行调查的统计表,请读表回答问题。(6分)
运动项目
篮球
羽毛球
足球
乒乓球
其他
百分比
19%
28%
18%
30%
5%
请根据表中内容评价这所学校的学生对运动喜爱的情况,并对该校的体育运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要求字数在5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614616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0-11-03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州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辞书上说:命运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迷信的人认为是生来注定的。其实,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便改变了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就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