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精简机构后提高行政效率 |
B.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
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D.帝国强大的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 |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 |
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 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
A.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
B.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
C.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
D.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
A.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保护公民的个人自由 | D.用民主的议会权力来压制行政权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现代主义 | D.印象画派 |
A.美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 |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 D.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 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 |
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 | 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 |
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 | 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 |
C.海南岛中共琼崖抗日游击队 | 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 |
A.要不要社会革命 |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
A.社会契约说 | B.三权分立说 |
C.君主立宪说 | D.法律至上说 |
A.唯物主义者 | B.理性主义者 |
C.经验主义者 | D.唯心主义者 |
A.统治者 | B.南方人民 | C.平民百姓 | D.农学家 |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
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
A.官员普遍挪用公款放高利贷 | B.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 |
C.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 D.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 |
A.程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A.维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强调个体的尊严权利 |
B.梁启超眼中的民主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 |
C.维新派对民主的多元理解 |
D.民主是立宪政体的核心思想 |
A.有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 B.有利于挽救民族危机 |
C.便于形成军人独裁 | D.容易出现特权阶级 |
A.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
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 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 D.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
年份 | 锑 | 锡 |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
1933 | 11290 | 11170 | 98.9 | 8492 | 9611 | 113.2 |
1934 | 13833 | 13450 | 97.2 | 8132 | 6442 | 79.2 |
1935 | 15185 | 14186 | 93.4 | 11009 | 9180 | 83.3 |
1936 | 14338 | 13168 | 91.8 | 12954 | 11260 | 86.9 |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