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地区]

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三|期中考试|广东|2011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三|期中考试|广东|2011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三|期中考试|广东|2011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三|期中考试|广东|2011年')}}上传日期:2011-11-10题数:13
浏览次数:310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免费
题号:257048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协作/提携歼灭/忏悔畜牧/牲畜 狷介/细大不捐
B.惆怅/绸缪简陋/露面应届/应声茎叶/泾渭分明
C.惊蛰/真挚喟叹/称谓着陆/着急鳜鱼/一蹶不振
D.湮没/殷红东莞/莞尔愆期/悭吝蔓草/轻歌曼舞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91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事实上,大众是需要媒介的理性力量的。正如               。尽管与那些热闹的娱乐文化相比,《大国崛起》在绝对收视率上显然还有差距,但是,               ,它所带来的那种将我们从庸庸碌碌的感性生活中挣脱出来的理性的尊严,却用一种媒介传播的“质量”升华了媒介传播的“数量”,              ,从而体现了媒介理性的影响力。
① 媒介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一样,人类生活也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② 人类生活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一样,媒介也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③ 它所唤起的人们对民族、对历史、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热情关怀
④ 它所唤起的人们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和命运的热情关怀
⑤ 用一种媒介传达的“深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广度”
⑥ 用一种媒介传达的“广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深度”
A.②④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9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进行京剧教学试点的通知几天来引起巨大争议,在所有的质疑中,15个学唱曲目有13个为“样板戏”成为最大焦点。
B.最近,为某边远山区林业站王站长诊治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奇迹般好了。
C.马英九在华语教学研讨会致词时说,繁体字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字形最优美、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他已责成台行政部门启动繁体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
D.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他们所缺乏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9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今年上半年城区的二手房交易虽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所以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D.对中国杰出篮球运动员姚明的长篇累牍的报道,使广大球迷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85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复旦学生打赢“空调战”
                (一)
如果要评选今年复旦大学的最热词,大概非“空调”莫属。
上半年,天气炎热,而复旦校园内绝大部分寝室和教室都没有空调,复旦学生便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吐槽”。
7月2日的复旦大学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体育馆的大屏幕首次以微博墙的方式直播毕业生们的留言。其中一条留言引起全场大笑:“杨校长,早点装空调啊,虽然我毕业了,但是我爱师妹啊……”
由于上海的另一所知名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寝室装有空调,于是在高校开始宣传招生时,冒出了这样的段子:
复旦:我交通便利!娱乐餐饮购物一条龙!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书院高仿霍格沃兹!随处可见文史牛人!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教学楼最高端!住宿限制最宽裕!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男女比例最均衡!校园文化最宜恋爱!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急血攻心昏倒。              交大:看,热晕。
伴随着段子的层出不穷,变化也在校园里悄然发生着。
9月6日,所有复旦学生的邮箱里多了一份标题为“关于空调租赁招标会学生代表候选人的报名通知”的文件,从学生当中招募代表参与评标,通过招投标确定承接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宿舍空调租赁业务的企业。
空调租赁招标的开始,也意味着各宿舍楼和教学楼的电力扩容、线路改造等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空调终于要装上了。从不能装空调到能装空调,从能自费装空调到可以租赁空调,在嬉笑怒骂中,复旦学生们的网络“空调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二)
对于复旦大学来说,让全校近3万名学生都能用上空调,并不是件容易事。
困难的不是安装空调本身,而是电力扩容和线路改造。
学校几大校区的学生公寓和教学楼的建造年份不同,只有新建的张江、江湾校区和较新的邯郸北区的电力容量和供电线路齐备,达到了安装空调的标准,其余的校区因年代较久,均需进行线路改造或电力扩容。
因此,有条件装空调的北区成了东区和南区学生的调侃对象,被称为“北区有空调,绝世而独立”。
装不上空调的枫林学生们没有放过调侃的机会。9月初,一段2010级本科生军训合唱《我们要空调》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几十名复旦学生穿着迷彩服,以《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的曲调唱道:“枫林的,空调呢?我们要空调,我们要空调,本部张江有空调,复旦校区有空调的真不少,白蚊帐里蚊虫叮咬受不了,用尽了樟脑蚊香,踩死了蜘蛛蟑螂,不要风扇,不要蚊香,不要蚊帐,我们要空调!”
                (三)
和空调一样被调侃的还有一位人物——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学生们用戏谑的改编不断表达着自己的愿望:“江州司马青衫湿,玉良校长知不知”,“宅男汗尽宿舍里,南望玉良又一年”,“复旦安上空调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成了调侃的中心,校长杨玉良倒没生气,反而在网上“潜水”看学生的发帖。5月25日晚,复旦大学“励志讲坛”的主题虽然是谈大学治理,但讲坛一开始,杨玉良就谈起了空调问题,表示校区较老,工程大,开支多,不能马上全面改动,但空调一定会装。副校长许征也介绍了空调安装工作进度和困难,并向同学们道歉。6月的毕业典礼上,杨玉良再次表示,要尽快给学生们的宿舍安装空调。
                (四)
“网络的方式比起传统的联名信什么的,成本更小。网上发个帖子,大家转转就是,不用跑来跑去,潜在的风险还更小,大家在欢欢乐乐的氛围里就把事给说了。对于被提意见的一方来说,因为不尖锐,也不触犯或者挑战权威,也更容易接受。”复旦大学硕士生吴焕良觉得,学生们用网络表达意见,是一种多方共赢的话语表达方式,大家皆大欢喜。
面对学生们的调侃和嬉笑怒骂,复旦从校长到行政部门都给予了关注,并尝试与学生沟通。在工作进行中,学生工作部门和总务部门除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同学征求意见外,还鼓励学生通过校长信箱、学校官方微博和人人网等方式与校方沟通,对后续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
前期的改造,加上后期的空调安装,工程的总预算达9630万元。得知这个数字,一名住在复旦南区的同学颇为惊讶:“没想到9630万元的大工程,就这样被我们的吐槽给搞定了。”
(选自2011年9月2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①吐槽:网络用语,多表示揶揄、拆台、抱怨,偶尔会有一些漫骂。
【小题1】促成复旦学生打赢“空调战”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段子”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
【小题3】本通讯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86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还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啊。”
随后就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了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注:①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小题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小题2】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
【小题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87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时下上海和中国各地,到处都劲吹着滚滚“韩流”,加上媒体的宣传,这股与“寒流”谐音而其实是一股“暖流”的文化现象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其实,任何文化交流都是双向的,“韩流”在中国的劲吹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今天的韩国也到处涌动着滔滔“汉流”,韩国学者或称之为“汉风”、“华流”、“中国热”。现在不仅韩国的大学总共有180个本专科中文专业,中小学也开设了中文课程或“中文特别班”,可以说,海外的“汉语热”中,韩国是主要的推动者。
仔细分析一下“韩流”和“汉流”的不同内涵,也许颇有意思。按照中韩学者的说法,“韩流”一般分为“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电影”、“韩国游戏及其他”四类,“其他”中则又包括美容、足球、手机、现代汽车等;也有分为五类,把“游戏”换成“文学”,另单列“其他”一类,“游戏”也包括在“其他”类里。其实不管是分几类,核心的部分是电视剧,它是在中国受众面最广,也是影响面最大的。而“汉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虽没有人做过具体分类,但其核心部分无疑首推汉语。
  内涵的不同,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时下关注的热点不同。韩国人学习汉语热,是因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韩国企业家和一般国民对中国的期待和关注大为提高。某杂志2002年曾对韩国“汉语热”作过调查,称韩国人学汉语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甚至说是为了“望子成龙”和“盼女成凤”。中国人爱看韩剧,则主要是欣赏影片的人物和故事,为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和坎坷命运所打动,为家庭的亲情和平凡人的爱情所感染;其间没有实际利益的考量。而两国间的这种不同,都是符合各自的国情的,它们具有一种互补性和相容性。
中国人爱看韩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观众从中看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周边国家的良好传承,并由此感叹本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流失。正如韩国学者所指出的,“韩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韩两国人民在感情表达、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自然韩国的文化产品也就很容易打动中国人的心。”看来,“韩流”之所以会在中国劲吹,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流”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韩流”的来势凶猛,或愤愤不平于“韩流”抢走观众,因为这股“韩流”所代表的,恰恰是“汉流”的回归。
不过,“韩流”给我们的启示还远不至于此。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国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又接受过美国文化的洗礼,因而韩剧能融合东西方文化,保持高度的竞争力。韩剧中虽有着传统儒家的美德,但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的思想观念,而这些现代观念又是和西方文化相关联的。由此看来,“韩流”给我们的启示还在于它所体现的文化的多元性,正如韩国学者所指出的:执著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不能克服本民族中心主义,是不可能创造出走向东亚和世界的“韩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任何文化都会进行双向的交流,既然在中国有滚滚“韩流”劲吹,也就必然会有滔
滔“汉流”在韩国涌动。
B.“韩流”所涵盖的种类虽然十分广泛,但最受中国广大受众关注、影响面最大的,
则是其中的韩国电视剧。
C.由于中、韩两国人民对时下关注的热点有别,因此对实际利益的考量也有所不同,
形成一种互补性和相容性。
D.对来势凶猛的“韩流”不必大惊小怪、愤愤不平,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儒
家文化在周边国家的良好传承。
E.不执著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精华,体现现代思想观念,
因此韩剧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小题2】对中国出现滚滚“韩流”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的断裂与流失
B.韩剧体现现代人的观念
C.当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D.不少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小题3】为什么说“韩流”“其实是一股‘暖流’”?
【小题4】要让一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具备哪些因素?联系文本作答。(4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苏轼《放鹤亭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②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B.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C.①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②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D.①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小题3】对文中“有是哉”的“是”所指代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B.南面之君,好之则亡其国
C.山林遁世之士,犹不能为害D.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小题4】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段通过卫懿公爱鹤与刘伶、阮籍好酒的对比,说明好酒无害,爱鹤亡国。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抒写了对隐居之乐的向往。
【小题5】断句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彭 城 之 山 冈 岭 四 合 隐 然 如 大 环 独 缺 其 西 一 
面 而 山 人 之 亭 适 当 其 缺 春 夏 之 交 草 木 际 天 秋 
冬 雪 月 千 里 一 色 风 雨 晦 明 之 间 俯 仰 百 变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89 题型:诗歌鉴赏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相传是战国时的女子,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画家,擅画海棠。
(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写海棠?请选择其中一联赏析。(4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羡”字所蕴含的情感。(3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83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创文”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卓有成效地扎实工作。与此同时,广大市民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配合,使创建工作出现上下齐心、上下互动的良好态势。城市的文明终究是人类文明的汇集,广州“城”的文明程度,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广州“人”的文明程度。你、我、他,每一个工作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广州人,共同组成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共同垒起城市文明的大厦。只有每个广州人都“文明”起来,让文明的小花在每个广州人身上绽放,广州这个大花园方能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我为广州‘创文’加油”,还因为每个普通市民正是享受文明成果的主体。从人的需求、人的视角出发,在广州城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高尚的公民意识,营造适宜人创业发展、适宜人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实实在在地提高广州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广州人的文明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更宽广的道路。
(1)根据材料概括广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不超过15个字。(4分)
 
 
 
 
 
 
 
 
 
 
 
 
 
 
 
 
(2)广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目的是:(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84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以下是一段电话录音,请你根据电话内容以林总秘书的身份给上司发一条手机短信。(不超过60个字)(6分)
林总,您好!我是江高科技有限公司陈总的秘书小余。我们陈总今天临时有急事,下午必须赶去上海处理。上次他和您约好的今晚在假日酒店共进晚餐的聚会只能取消。陈总让我代他向您说声“抱歉”。另外,林总,陈总想邀请您下周三晚上6:30在东江广场的“蕉叶”共进晚餐,陈总想确认您下周三晚上是否有空。您可以回电陈总87321878。谢谢!林总打扰了,祝林总工作顺利!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88 题型:默写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70582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1-11-10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中国乡村的各个角落里,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他们跟着家里的老人一起生活。因为缺失父母的疼爱,他们在艰辛中成长,在孤寂中留守家园。
材料二:他们是一群草根艺术家,为了生存做过各种底层职业:民工、小贩、保安……却又怀揣着纯净的艺术梦想,在困苦与梦想间徘徊。他们说:“生活中碰到的可能是责难与嘲笑,我们一定要学会给自己鼓掌。”
材料三:农民工在不断的迁徙和追求中改变了中国:他们强大了国家,自己却只能拥挤在逼仄的城中村;他们繁荣了城市,却留下了一个寂寞的乡村。他们的贫穷与困顿,他们的坚持与抗争,他们的开创与收获,动人而珍贵。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可以立足于一则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也可以立足于三则材料,全面理解,自选角度,构思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