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二|期末考试|福建|2015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二|期末考试|福建|2015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二|期末考试|福建|2015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二|期末考试|福建|2015年')}}上传日期:2015-11-10题数:23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题号:221411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6-01-19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题号:227017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萧条的原因之一是( )
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 | 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 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 |
题号:2270174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 |
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 |
题号:2270176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以下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
第一卷
|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
第二卷
|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
第三卷
| …… (1865~1895)
|
第四卷
|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 (1895~1900)
|
第五卷
|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
A.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题号:2270178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6—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根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铁幕演说、关贸总协定、华沙条约组织 |
C.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
D.雅尔塔体系、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
题号:2270268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题号:2270269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一篇历史论文的关键词含有“孙中山”、“十月革命”、“马林”、“广州”等关键词,据此推断这篇论文的题目可能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B.《北伐的胜利进军》 |
C.《辛亥革命与广州》 | D.《国产国际和中国》 |
题号:2270270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这些举措( )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
题号:2270271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
年份
| 当年创刊总数
|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
|
1895
| 7
| 3
|
1896
| 11
| 7
|
1897
| 49
| 45
|
①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②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③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④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题号:227027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
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
题号:227027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华商史专家郭德利(M.Godtey)在研究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后指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下列材料能与一论断相印证的是( )
①(张氏)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
②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③明嘉靖是张瀚(张氏后人)中进士,曾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氏已成大官宦之家。
④(张氏从事纺织业)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题号:2270274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宋人赵彦卫说:“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世家大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闻阎富室(民间富有人家)便可以婚侯门、婿甲族。”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 B.八股取士影响 |
C.程朱理学盛行 | D.妇女地位提高 |
题号:347409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贵族逐渐平民化 | B.姓氏逐渐普及化 |
C.宗法制逐渐瓦解 | D.社会逐渐平等化 |
题号:347409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
A.制瓷业开始兴起 |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
题号:3474094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抗日战争 |
题号:3474095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题号:3474096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
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
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
题号:3474098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
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
题号:3474099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
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
题号:3474100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
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
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
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
题号:2270169
题型:综合题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
评述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号:2270171
题型:综合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的产品——粮、帛很大一部分一向是以地租赋税形式缴入城市,这种单向流动缩减了农民可用作交换的商品量及其购买力。到了宋代,随着经济作物和农村副业的发展(以副养农),农民可供交换的商品量和购买力较前有了增加,城乡间双向交换商品日趋频繁,农村商业较前发展的原因就在于此。
——任继愈《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 表3 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
年代
| (1)总人口(百万)
| (2)城市人口(百万)
| (3)乡村人口(百万)
| (4)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
| (5)乡村农业人口(百万)
| (6)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
|
1520
| 2.40
| 0.13
| 2.27
| 80
| 1.82
| 0.45
|
1600
| 4.11
| 0.34
| 3.77
| 76
| 2.87
| 0.90
|
1670
| 4.98
| 0.68
| 4.30
| 70
| 3.01
| 1.29
|
1700
| 5.06
| 0.85
| 4.21
| 66
| 2.78
| 1.43
|
1801
| 8.66
| 2.38
| 6.28
| 50
| 3.14
| 3.14
|
材料三 建国以来,安徽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几经停顿,迂回曲折,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新中国诞生之时,安徽省设市11个,在全国28个省(区)居前。但到1978年安徽人口城镇化水平只有12.6%,仅比1965年末上升1个百分点。
——安徽统计信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前后农村商业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分)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古今中外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5 分)
题号:3474101
题型:综合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0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默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默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6分) 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6分)
(2)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