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地区]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二|期末考试|福建|2013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二|期末考试|福建|2013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二|期末考试|福建|2013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二|期末考试|福建|2013年')}}上传日期:2013-04-25题数:28
浏览次数:1283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1学币
题号:216889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6-03-31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18170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6-03-1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6589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11-11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22950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3-06-03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36196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36198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461571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9-0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47536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 日期:2012-03-22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原理D.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497045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3-04-2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67083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08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381335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0-10-14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70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7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7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康德的思想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74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75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79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81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8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84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85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86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8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88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89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536195 题型:综合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5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体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6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92 题型:综合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647793 题型:综合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3-04-26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题文】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6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