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地区]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二|期中考试|广东|2015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二|期中考试|广东|2015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二|期中考试|广东|2015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二|期中考试|广东|2015年')}}上传日期:2015-07-20题数:18
浏览次数:327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免费
题号:228559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农人告我以春及B.夫晋,何厌之有
C.求人可使报秦者D.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4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时矫首而遐观
C.固请,诏有司案图D.燕王诚振布大王之威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6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少北而东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如因善遇之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将何往而非病:生病,有疾病识盈虚之有数:定数,命运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上,赔付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抒发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劫难、劫数扶辇下除:殿阶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8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9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某些公司因互联网业务产生纠纷,竞单方面阻止了对用户原有的服务,引起社会强烈不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B.为了进一步加强城镇燃气管理,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燃气供应和公民生命财产,有必要尽快制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C.深圳大运会期间,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巡查,及时处理和发现各种侵犯大运标志专有权的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D.深圳大剧院具有接待世界优秀艺术团体演出的条件和能力,能满足大型歌剧、芭蕾舞剧、音乐会等各类文艺演出的需要。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600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容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601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皈(guī)依孱(càn)头缔(dì)造相形见绌(zhuō)
B.湍(tuān)急漩(xuán)涡丰腴(yú)垂头耷(dā)耳
C.迥(jiǒng)然驰骋(chěng)思忖(cǔn)暴殄(zhēn)天物
D.木讷(nà)虫豸(zhì)苍穹(qióng)捉襟见肘(zhǒu)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88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读书须教有疑
解玺璋
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的呢?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候的人啊?老师说,南宋时的人。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老师说,东周时的人。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无言以对。
中国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轻信;而历朝历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养成了我们轻信的习惯。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某某书有问题,你就该自己写一本试试。这种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异化、被遮蔽的结果。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而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这点慧根是不能少的。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其撰写的碑铭中,把它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说法。戴震则指出:“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家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这也恰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他还说,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
其实,梁启超对于所读之书也是不肯轻信的。他作《王安石(荆公)传》,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穷究其原因,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了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与《宋史》所记互相参证。他发现,《宋史》记载的王安石变法,有许多不实之词,“重以入主出奴,谩辞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这是因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袭之,其中多为反对党对王安石的诋毁和污蔑,“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梁启超则“一一详辩之”,所资之参考书竟不下百种。可见,读书不盲从,不轻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戴震总结为“学有三难”,哪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这就是说,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
戴震这么说,自是他切身所体会的。而这些体会,“实从甘苦阅历得”,又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事实上,要将这“三难”变成三不难,殊非易事。历史上许多大学者或大师,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这是因为,时至今日,书籍早已浩如烟海,其中真伪正误,则殊不知凡几。梁启超192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讲到如何鉴别伪书、伪事,前后就列举了近20条。他还现身说法,讲到“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就举了自己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为例,他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梁氏在这本书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迹”,以致所记不敢承认为“信史”,他没有说,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们再读此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疑问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真迹”还原为真相。
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或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
18-19题为单项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每题3分,共6分)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要有怀疑的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就不会被蒙蔽。
B.现在的粉丝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盲目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C.人性本善是指人的知性,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或一番事业,少不了这份知性。
D.读书要有点怀疑精神,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但读书要做到不盲从,不轻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题2】关于“读书须教有疑”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有点怀疑的精神,对书中所言不要轻信,要多问个为什么。
B.人要在读书中,做到不被别人蒙蔽,不被自己蒙蔽,单靠怀疑的精神还是不够的。
C.作者以梁启超对他本人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现身说法的事为例,告诉我们读此书的时候,要有怀疑的精神。
D.读书只要做到“有疑”,也就掌握了读书的辩证法。
【小题3】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孟子的话并写了戴震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4159711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
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响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校早年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立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他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他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孤寂”。
梅小璈说,虽然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时代已经逝去了。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注。
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著坚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渐渐失去了依托——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这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斐逊等人的实践中加以完善的。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文革”中,梅汝璈在一份“检查”里写道:“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
“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但他的学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
在那个年代,“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在上世纪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良好”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的人们所提及。
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6年3月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刊出标题:“清算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7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2人。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相关联接:
(1)东京审判中,一些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张以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无罪释放25名战犯。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主张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必须处以死刑,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最后,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
(2)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意识形态操纵,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屠杀。当时梅汝璈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战争报复”,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卖国贼”。
【小题1】文章首段介绍梅小璈对父亲的回忆和评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作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 请结合原文加以概括。(5分)
【小题3】本文的题目“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样的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22分)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丁忧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若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若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诛求:强制征收。②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③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丁忧不上丁忧:遭遇父母的丧事
B.若有衅,吾当坐衅:挑衅
C.事闻,朝廷嘉之嘉:赞许
D.信可罪罪:治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 悉去之,抚以恩意② 使工以药淬之
B.① 其人既死② 吾其还也
C.① 子孙贫且行乞② 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
D.① 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 乃设九宾礼于廷
【小题3】下列各项中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B.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C.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D.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B.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C.鄱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为此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取消富民租种江淮农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小题5】翻译和要点概括(10分)
(1)翻译(7分)① 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3分)
② 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 (4分)
(2)要点概括(3分)
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王克敬“为官尚宽”的品格 ?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并列举出来。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天雨雪,武卧啮雪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予乃摄衣而上
C.且庸人尚羞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宾主尽东南之美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90 题型:诗歌鉴赏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诗歌鉴赏(2小题,共7分)
泛淮 陈师道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注】陈师道因遭弹劾,贬至颍州任教授。本诗作于泛淮赴任途中。
16.(1)结合颔联的写景角度,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86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5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 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观点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87 题型:语言表达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1)阅读这幅漫画,回答问题。(5分)

图中文字
此山是我开,
此树是我栽。
要在这停车,
就扎你轮胎!

 
 

 

说明:福州市的陈先生因为把车停在大妈们跳舞的“地盘”,结果他的车胎被几名跳广场舞的大妈扎破了,导致开车时车子突然失控,险些酿成事故。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内容。(2分)
②你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89 题型:默写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1)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
(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             ,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

题号:2285505 题型:作文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和以色列的64本。
材料二
网传日本某管理大师在《低智商社会》中有一段评述:“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人均阅读量少,将可能成为典型的‘低智商社会’。这样的社会就算目前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未来也很难加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
材料三
深圳特区报讯 深圳将在全国率先为全民阅读权利提供法制保障。“为全民阅读立法,并非是对市民个体阅读内容和阅读行为的强制、增加市民新的义务,而是通过明确和规范政府在全民阅读中的行为,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产品和服务。”
要求:①结合以上材料,请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但不可以“阅读”直接做为作文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解析】

登录学易云,内容更精彩! 抱歉,未登录用户无法看答案与解析!

立即登录 还不是学易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