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年级:{{getGradeNameByProperty('高三|高考模拟|辽宁|2015年')}} 试卷类型:{{getTestPaperTypeName('高三|高考模拟|辽宁|2015年')}} 使用省份:{{getAreaName('高三|高考模拟|辽宁|2015年')}}
试卷年份:{{getYear('高三|高考模拟|辽宁|2015年')}}上传日期:2015-07-20题数:24
提示:单击题文可显示答案与解析。
题号:82438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已知

的定义域为

,

的导函数,且满足

,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 ( )
题号:824383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已知F
2,F
1是双曲线

的上,下两个焦点,点F
2关于渐近线的对称点恰好落在以F
1为圆心,|OF
1|为半径的圆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2 | B. | C.3 | D. |
题号:824384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log
2
(n∈N
*),设{a
n}的前n项和为S
n,则使S
n<-5成立的自然数n( )
| A.有最大值63 | B.有最小值63 |
| C.有最大值31 | D.有最小值31 |
题号:824385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在△ABC中,cos
2
=

(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题号:824386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已知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点

.若点M是D上的动点,则

的最小值是( )
题号:824387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 )

题号:824388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已知向量

,则实数k的值为( )
A. | B.0 | C.3 | D. |
题号:824389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将函数

(其中ω>0)的图像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所得图像经过点

,则

的最小值是( )
A. | B.1 | C. | D.2 |
题号:824390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号:824391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若复数Z满足(1+i)Z=i,则Z的虚部为( )
题号:82441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设集合

,且

,则

的值为( )
| A.e | B.1 | C. | D.0 |
题号:4182292
题型:选择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中,面积最大的侧面的面积为( )

题号:824378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函数

(

),定义函数

,给出下列命题:
①

;
②函数

是偶函数;
③当

时,若

,则有

成立;
④当

时,函数

有

个零点.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题号:824379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设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

(n∈N
*)是非零常数,则称数列{a
n}为“和等比数列”.若数列

是首项为2,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则数列{b
n}
(填“是”或“不是”)“和等比数列”.
题号:824380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已知三棱柱

的6个顶点都在球

的球面上,若

,

,则球

的半径为
.
题号:824381
题型:填空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号:824350
题型:解答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本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1)若

的解集为

,求实数

的值;
(2)当

且

时,解关于

的不等式

题号:824351
题型:解答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本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讲
在直角坐标系

中,曲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以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曲线

的普通方程与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

,曲线

与曲线

交于

,求

的值.
题号:824372
题型:解答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本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圆周角

的平分线与圆交于点

,过点

的切线与弦

的延长线交于点

,

交

于点

.

(1)求证:

;
(2)若

四点共圆,且弧

与弧

相等,求

题号:824373
题型:解答题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
(1)当

时,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2)若

恒成立,求实数

的值。
题号:824374
题型:解答题
难易度:困难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本小题满分12分)设m∈R,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a=(mx,y+1),向量b=(x,y-1),

,动点M(x,y)的轨迹为E.
(1)求轨迹E的方程,并说明该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形状;
(2)已知

,证明:存在圆心在原点的圆,使得该圆的任意一条切线与轨迹E恒有两个交点A,B,且OA⊥OB(O为坐标原点),并求该圆的方程。
题号:824375
题型:解答题
难易度:一般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如图,四棱锥

中,

,

平面

,

平面

,

,

,

.

(1)求棱锥

的体积;
(2)求证:平面

平面

;
(3)在线段

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

平面

?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题号:824376
题型:解答题
难易度:较易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本小题满分12分)“开门大吉”是某电视台推出的游戏节目.选手面对1~8号8扇大门,依次按响门上的门铃,门铃会播放一段音乐(将一首经典流行歌曲以单音色旋律的方式演绎),选手需正确回答出这首歌的名字,方可获得该扇门对应的家庭梦想基金。在一次场外调查中,发现参赛选手多数分为两个年龄段:20~30;30~40(单位:岁),其猜对歌曲名称与否的人数如图所示。

(1)写出2×2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猜对歌曲名称是否与年龄有关;说明你的理由;(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

| 0.10
| 0.05
| 0.010
| 0.005
|

| 2.706
| 3.841
| 6.635
| 7.879
|
(2)现计划在这次场外调查中按年龄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6名选手,并抽取3名幸运选手,求3名幸运选手中至少有一人在20~30岁之间的概率。
(参考公式:

其中

)
题号:824377
题型:解答题
难易度:较难
日期:2015-07-20
来源:【百强校】2015届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卷(带解析)
【题文】(本小题满分12分)设

为数列{

}的前项和,已知

,2

,

N

(1)求

,

,并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的前

项和。